《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这篇文章正确解释了毛泽东发起号召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由来。伟大领袖的决定是英明正确的是符合那个时代的,农村贫穷的面貌需要改变,城里的知识青年又是待工无事可做。
斯人离去,尚在的杜家山知青宿舍 杜家山是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山村,除非是一些年长者,否则即使是当地人,也多数不知道这个地方。它位于山西晋中榆次区的黄彩乡。方圆大约一万平米。
然而如此不起眼的杜家山却曾经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国知青第一村。
它的故事源起于1966年北京高二女生蔡立坚插队来到这里后,成为全国主动要求留下来建设农村的知青第一人。后经《人民日报》宣传后,广为人知。不久后,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1976年后,知青陆续返城,杜家山回归了平静。然而十年间它却真实地见证了那段热火朝天的青春岁月。
并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印记。这是当初的食堂,宿舍。
这里的海拔达到1400米左右,目前还有一对夫妻在这里过着隐居般的田园生活。然而由于地势高,缺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没有新鲜的蔬菜,吃自己种的粮食。保持着一份清贫却淡泊的心境。我们的到来打扰了他们的宁静,离开时将一些自己带来的果蔬留给他们。
我们的队伍穿行在葱郁茂密的林间,显得那样渺小。
六月的户外,今天虽然没有骄阳如火,但大家却都是全幅武装的防晒装备。只留下了眼睛。这也是户外爱好者的标配。
杜家山徒步的往返距离10公里,回来时的一些地段荆棘丛生,个别伙伴就被划破了衣服。地势渐渐平坦,出现了一条小溪,在缓缓的流淌……
这几个喜欢游泳的队员,到那里也不会忘记去体验一下水中嬉戏的惬意。
随处可以看到野花在山中俏丽的绽放,还有娇艳的芍药,以及挂满枝头的辣椒。
午后的时光,大家聚拢在一起,席地而坐,有的打扑克,有的闲聊,也有不少人在午休。
回望杜家山,心中升起一楼不舍,尽管无法去体会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能够想象出这片土地上所承载过的纯真情怀。于我而言,今天不仅仅是徒步,更是一段心灵的跋涉。 文章二
榆次杜家山,知青第一村!
杜家山在榆次东南,它是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山包。这里是太行山的边裙,晋中平川从榆次东上,土坡,丘陵,石山,再往东接和顺县,就到了太行山的腹部。杜家山原来属于黄彩公社,现在一起并到庄子乡了。
1966年,当时红卫兵大串连。有一伙北京的青年男女,选择学习长征的红军老前辈,北京到延安朝圣,专拣了一条崎岖难行的险路。跨入山西境内,沿太行往西,路径了杜家山。串连队中有位小姑娘叫蔡立坚,她因迷路听到狗叫而循声找到了一户农家,并得到食物充饥。这里实在是太贫穷了,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蔡玉琴(后来改名字叫蔡立坚)返回北京家里,说服了父母,把自己的户口从北京迁到了杜家山,背起棉被衣物这些简单的行囊来到了这里。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从1968年到1978年10年间,北京,太原,榆次等城市,共有118名有志的青年男女来到这里落户。杜家山的全年粮食产量从2万多斤增长到11万多斤,还种植了果树。
杜家山美吗?这里可不是青山绿水,风景名胜。杜家山只是很微小的自然村,6户18口人,属于西河行政村大队管辖。当地人顺口溜描写,西河南凹大佛头,穷山恶水烂石头。
是什么留住了京城的姑娘,蔡玉琴也不是出身豪门显贵,而是普通铁路工人的孩子。父母亲的身体还不好。她回到北京,和父母亲说过了,就毅然决然的夾上自己的铺盖卷到了杜家山。
蔡立坚到杜家山,当时全国还没有号召知青到农村插队。
蔡立坚这个名字,给名不经传、荒僻微渺的杜家山注入了灵魂。一时间,杜家山三个字热红了省地县各地的报纸,电台,那时还没有电视。作为一个勇于担当,甘于寂寞吃苦受累的时代精神,蔡立坚也没想到,她成了红通大江南北的青年楷模。受到至高无上的政治待遇,周恩来总理,毛主席都接见了她。
1997年,蔡立坚因车祸中救护学生而牺牲,年仅49岁。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知青插队下乡已成过去时。
杜家山的村庄早不再住人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林地与生态恢复,村民都迁移它地了。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那段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书写了人类精神面貌的光辉一页!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金沙集团3354.c.cav-老版金沙app下载客户手机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