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食物能使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加。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难溶药物的吸收。另外,食物( 尤其是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胆汁具有乳化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例如饭后服用灰黄霉素,与空腹相比,低脂肪餐和高脂肪餐可使其吸收率增加70%和120%。此类药物还有普萘洛尔( 心得安)、美托洛尔、螺内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双香豆素、维生素a、酮康唑等,饭时或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可提高疗效。
此外,助消化药以及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也应在饭后服用。
食物能使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度,增加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这可使溶解较快或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分解破坏增加。
另外,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对药物分子有吸附作用,因此可减少药物的吸收。例如,饭后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其血药浓度较空 腹服用会降低50%~80%。饭后服用卡托普利,其血药浓度较空腹服用可降低35%~4o%,而且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也推迟了1小时。易受食物影响而降低药效的药物还包括夫喃妥因(肠溶片)、雷米丰、利福平、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口服头孢菌素类、 青霉胺和尼卡地平等。
心理因素影响药效
服用药物后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可分为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药物的生理效应是药物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即应用药物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而药物的心理效应是药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即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包含治疗时外界暗示所引起的心理 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的恶化或好转。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揭示了心理变化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药物的效应自然就降低。
乐观积极的情绪,则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用药后疗效更好。
不同患者服用安慰剂,对缓解疼痛、咳嗽、眩晕、情绪不安,甚至感冒等症状的有效率高达35%,而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疗效可达37%,消除骨关节痛的有效率高达69%。
由此可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提高药物疗效,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金沙集团3354.c.cav-老版金沙app下载客户手机端 |